各具神韻的古代服飾,棉麻絲帛、綾羅綢緞,仿佛就是一件藝術品
2020-04-05 17:06:38
點擊:1127次
從3種常用制衣材料談起,中國古代服飾文化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?
“衣服”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。自古就有“人是衣裳馬是鞍”,“衣品如人品”、“先敬衣后敬人”的俗語。從這些觀點中可以很明確的了解到,衣服對個人整體形象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。
現代作家老舍曾說:“真正美麗的人是不多施脂粉,不亂穿衣服”,這與俗語“好飯吃個合適,好衣穿個服貼”不謀而合。
筆者認為衣服最初的作用只是蔽體御寒,自從“上衣下裳”服飾形制問世之后,才被賦予了更多人生哲理與智慧。
“冷不擇衣,饑不擇食”說的是環境對人生的影響;而“衣不如新,人不如故”,則道出了真摯的友誼之情;“不見兒長,只見衣短”描述的是,父母對子女的殷切期盼;“衣貴潔,不貴華”講的則是做人的道理,不慕富貴、不嫌貧窮才能干凈做人。
正所謂“惜衣有衣穿,惜飯有飯吃”,“家有萬擔,不脫補衣,不丟剩飯”。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曾說過這樣一句話,“千萬不要華麗而低俗,因為從衣服往往可以看出一個人”。